科技智库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智库 > 详细内容

关于推动重庆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12/30 11:11:57

国际化人才作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已成为国内外争相集聚的重要创新要素。此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北京、上海等省市也加快建设国际化的人才特区、试验区,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优秀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国际人才来本地发展。当前,重庆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聚焦人才集聚部署人才特区建设,在国际化人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也需要围绕国际化人才集聚推动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

一、什么是国际化人才特区?

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余部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人才特区,就是要在特定区域实行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率先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构建与国际接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从这一点看,人才特区人才试验区具有相似的内核,其反映了一种新的人才制度创新模式,即借助区域载体,在人才政策上先行先试,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国际化人才特区主要是聚焦人才队伍国际化,通过深化人才管理改革,在人才培养、使用、流动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突破,规划建设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形成符合国际惯例、满足国际化人才发展需要的生态环境,从而打造高水平国际人才聚集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我国各省市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经验

目前,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广州南沙等地均提出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主要有三大经验。

(一)建设路径:落实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部署,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招引海外人才

上海、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技创新中心,为了进一步发挥新时代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作用,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全球一流的创新性人才集聚。上海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双自联动建设国际人才试验区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展开探索;北京以中关村为核心建设人才特区,并在国内首建国际化人才社区,在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朝阳区、顺义区等8个区域打造有海外氛围、有多元文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特色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挥广州、香港和澳门的全球开放区优势,打造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创新人才本位新体制,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国际英才20条措施》,并面向全球发布6500余份招贤令,推动本土人才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本土化,建设国际人才资源配置枢纽。

(二)建设选址:已开展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国家级开发开放区

国际化人才特区要凸显色,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最核心的条件是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方式,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是特区建设的最优选择,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建设特区也主要是依托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利用试验区体制机制灵活、创新要素密集、风险可控性强的优势,更有利于吸引和集聚国际化人才。目前,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有两个,分别是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和广东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地方层面积极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包括上海双自联动人才改革试验区、浙江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等。

(三)环境打造:类海外硬环境,与国际接轨的软环境

硬环境包括打造国际人才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疗卫生机构、国际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等,如北京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并在7家医院开展了国际医疗试点,在重点区域新建11所国际学校,为国际人才子女提供高质量的国际教育服务;上海于2019年设立浦东国际人才港,搭建高质量人才服务平台;广州南沙新区在2019年打造了国内首座国际化教育园,并在美国、英国、以色列设立首批海外人才协同创新中心等。软环境表现为具有国际化特征的人才政策,如广州南沙新区提出构建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研究设立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评价鉴定机构,试点外籍高层次人才凭永久居留证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中国公民同等待遇,推动国际人才跨境便利执业等,进一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三、对重庆推进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的建议

(一)首选重庆高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

当前,成渝正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高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作为主要的建设载体,同时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叠加优势,也是重庆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区域,具备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的优先条件。重庆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已有30年历史,在人才集聚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作为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核心区,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的重要枢纽,近期出台了金凤凰政策,对于国际化人才极具吸引力。两江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经过10余年的积淀,已成为全市重要的产业和人才集聚区,建设了一批国际化的学校、医院,建成了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人才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与国际化接轨的软硬环境,目前正加速打造重庆智慧之城和内陆开放门户,集聚国际化人才的基础较好

(二)成渝协同共建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争取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突破

全国两个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新区建设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与前期建设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积累的人才管理改革的丰富经验密不可分。因此,成渝可紧抓科创中心建设机遇,协同争创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国际化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流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科研项目管理、税收政策及外籍人才准入等方面试点突破,探索双元制教育模式等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外籍高层次人才凭永久居留证创办科技型企业、设立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评价鉴定机构等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要素跨境跨区域配置,打造国际化人才集聚辐射新高地。

(三)多点发力,打造高品质类海外环境

一是建立国际人才港,为国际人才提供国际化的生活服务网络和平台,帮助他们了解重庆市在社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二是探索国际化社区建设新模式,打造多元语言环境、多元文化背景的国际化社区,包括立体交通网络、信息通信设施、办公居住场所等;三是争取国际会议论坛、国际赛事等国际性大型活动的主办权;四是引进国际咨询公司、国际猎头公司等全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五是重视学校对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鼓励国际化课程设置,推动中小学双语教学,强化重庆适应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能力,培育具备世界观与国际对话能力的高级人才。



选题策划:刘斌、陈勇

执笔:张欣、魏力

校核:刘兰

审定:刘斌


领导班子 专家团队 组织机构 下载专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