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库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智库 > 详细内容

深圳新型研发机构考察报告

发布日期:2021/4/13 11:03:37

  为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拓展我市科研机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发展思路,123日由市科研院所协会组织、市科技局法规处带队,赴深圳考察鹏城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学习其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现将考察的主要收获及对重庆推进科研机构建设的建议汇报如下:

一、考察机构的基本情况

(一)鹏城实验室

鹏城实验室建于20183月,是我国网络通信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以服务国家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战略为目标,主要从事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通信、网络空间和网络智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重大部署的重要支撑力量。自成立伊始,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信息领域科技同行共同建设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努力建设信息领域的国之重器。目前,实验室已设立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量子计算等5个研究中心、8个重点科研项目、17个院士工作室,初步建设了鹏城云脑”“鹏城靶场”“鹏城云网”“鹏城生态等四大科学装置。

(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成立于20062月,是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深圳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共同建立的理事会管理制的新型科研机构。深圳先进院是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中科院与深圳政府在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中共同的抉择,共建三方不断地给资源、给政策、给指导,使先进院顺利驶入快车道。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建成国科大深圳先进技术学院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十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等九个研究平台;深圳龙华、平湖及上海嘉定等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以及多支产业发展基金。2019年,实现合同金额22.96亿元,到账19.25亿元,累计申请专利9606件、授权专利3990件,PCT1116件。

二、考察机构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创新院所管理制度,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

理事会制度是世界各国科研机构通行的现代院所制度,鹏城实验室和深圳先进院均采取了理事会管理模式。其中,鹏城实验室作为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深圳市政府负责建设的二类事业单位以及独立的法人实体机构,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不设行政级别,设立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深圳先进院则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主要负责审议院所的重要规章和制度;提出所长(院长、主任)与副所长(副院长、副主任)的建议人选;审议发展战略、规划,法定代表人任期目标,以及年度工作报告、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报告、薪酬方案等。

(二)创新双聘人才制度,集聚科技领军人才

两大新型科研机构聚焦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水平、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以引进技术人才推动团队建设为核心,创新实施全职、双聘和兼职等多种市场化用人形式。如鹏城实验室通过双聘制度,科研人才由实验室与原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基本工资拨付原单位,由原单位发放,实验室则根据该人才个人贡献发放绩效工资部分。目前,实验室共集聚各类人才1800余人,其中院士31位,国际会士、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160余位,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57人。深圳先进院秉承建设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工业研究院的使命,将人才一流作为建设国际一流工业研究院的基础,以建设一流领军人才的培养基地作为核心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学者和高技术企业的领军人才。目前,累计吸纳各类人才4069人,包括2326名员工、1743名学生,其中海归739人,员工平均年龄32.5岁。

(三)创新政产学研协同模式,构建成果转化生态系统

两大新型科研机构以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目标,整合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与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鹏城实验室采取以重点项目为背景建设科研团队、以前沿学术研究为背景建设院士工作室的双轮驱动模式,及与深圳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紧密共建模式,联合全国150余家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圳先进院坚持科研与产业化并重,实施科研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双螺旋战略,深度推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采用实验室经济模式,携手知名龙头企业建设协同创新合作生态,组成知识-技术-产业链条,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并由企业确定科研方向,从高价值专利布局着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轴心,以知识产权为依托,建立知识产权分析的全景导航,用科技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形成纵向有支撑、横向有联系、纵横有交叉的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生态,最终将研发成果转化成产业优势。

三、对重庆科研机构建设的启示

(一)创新运行机制,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

借鉴深圳模式,遴选部分重庆市属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试点,建立和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管理层为主要架构的科研机构法人治理机制,制定科研机构章程、确定理事会构成及产生方式、权利义务、议事规则。理事会负责提出机构负责人(院、所长/主任)建议人选和任期目标,并审议单位战略、规划及年度工作报告、重要制度文件(如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报告、薪酬方案等)。

(二)探索实施双聘用人模式

借鉴鹏城实验室的人才双聘模式,在进一步扩大科研机构在编制使用、人员聘用、职称评定、工资分配方面的自主权的基础上,支持科研机构完善鼓励创新创造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完善以业绩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通过双聘模式引入科研项目技术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建设成渝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立足建设国家科技资源战略后方、协同产业创新前沿高地的战略定位,打造成渝实验室,聚焦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结合未来的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开展与产业领域相关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借鹏城实验室模式,由重庆与成都共建,通过两地协同给资源、给政策、给指导,联合两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与国内的重点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设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体系,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促进成渝两地弥补基础研究薄弱的短板。

选题策划:刘斌、陈勇

                                                                                                             执笔:陆国斌

                                                                                                             校核:刘兰

                                                                                                             审定:刘斌


领导班子 专家团队 组织机构 下载专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