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库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智库 > 详细内容

我院编制的《重庆两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发布日期:2018/7/11 14:40:56

我院编制的《重庆两江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正式对外发布!!!

     《实施方案》客观分析了两江新区自创区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江上游创新中心”的总体目标和“打造全市创新发展引领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军民融合示范区、科技金融先行区、创新创业特色区和内陆开放先导区”的战略定位,并从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创新发展、开放创新促进等八个方面提出自创区建设实施路径。



区位布局

一核心两拓展引领,带动形成全域创新发展格局。一核心即照母山科技创新生态城,两拓展即水土高新城、龙盛现代新城。

照母山科技创新生态城

大力发展软件设计及服务外包、新型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及结算、文创旅游、大数据及信息服务等产业,建设科技创业孵化园、互联网产业园、软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研发机构集聚区、楼宇型总部经济集聚区和科技金融商务中心和创新创业集聚区,把照母山科技创新生态城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成效显著、服务体系发达的高科技生态园区。

水土高新城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教育和居住等城市功能,集聚发展电子核心部件、云计算及物联网、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建设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德(水土)智能制造园、国际医疗城等产业平台,建设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龙盛现代新城

以龙兴、复盛、鱼嘴等为主体,强化鱼复园区、果园港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完善与“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大通道、空港等重要枢纽、重点开发开放平台之间的通道联系,大力发展汽车、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和国际物流、专业服务、总部贸易和转口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建成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

主要任务

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兴产业体系;依托军民融合资源,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集聚新型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营造多维双创生态,构建全方位的生态链和开放式双创体系;充分利用战略叠加优势,构建开放式创新格局。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沿方向,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加大战略高技术攻关,集成跨学科、跨领域的优势力量,加快重点突破,推动区域知识创新;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实施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等培育计划,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和组建一批研发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共享服务平台,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围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技术需求,鼓励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协同攻关,攻克一批主导产业核心关键技术;落实“2+5”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机制,集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打造全市人才高地;建设一批专业化孵化平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提升行动,构建科技创新创业体系。

打造新兴产业体系

紧跟全球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趋势,主动融入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经济高地,全力抢占新经济制高点。以“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为战略指引,积极争创国家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区,推动互联网向各领域融合渗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教育、数字医疗、虚拟物流等一批新业态。围绕优势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加速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互联网+”的产业特色,重点打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新型金融、跨境电子商务及结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中国领先的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示范区。围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创新“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的内陆加工贸易发展方式,布局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在新兴金融、服务贸易、研发设计咨询、新兴消费等领域,打造一批内陆开放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聚区和产业集群。

创新军民融合模式

围绕重点领域,依托军工科技资源和军工企业基础,以“军转民”和“民参军”为突破口,加快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应用等创新链一体化设计,积极申报军民企业共性技术一体化、基础原材料和零部件通用化试点;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军工企业、国防科技机构共建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支持企业承接国防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部件生产和军品维修,促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和产业化互动。强化军民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战略合作,着力推进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军地共建、全面合作、深度融合和制度创新,建设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及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产业共生的军民结合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实现军民融合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集聚新型金融机构

增强金融资源集聚辐射能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成为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健全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探索促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完善境外投资活动真实性核查制度,创新专业化、精准化、集群化招商模式和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资本运作模式。发挥两江科技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建立两江新区创业种子投资基金及天使投资基金,提升科技创新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支持企业成立各类获得牌照和许可的新型金融机构,培育引进金融租赁、融资租赁、金融保理等新型金融机构,建设金融机构集聚区;完善科创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争取国家投贷联动试点;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或专营机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营造多维创新生态

鼓励支持多元主体投资建设一批新型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化众创空间,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支持开展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创业大赛、发明大赛、创业论坛、“创响中国”、“国创会”等双创活动,努力营造尊重创造、注重开放、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积极探索“互联网+众创空间”、“龙头企业+众扶平台”、“孵化器+双创企业”、“高校+企业+平台”等双创模式,构建良好双创生态链。建立以产权制度为基础、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为核心的科技市场,降低双创成本,支撑双创发展。将知识产权收益向研发和转移转化团队倾斜,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鼓励资源共享与合作,引导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构建开放式双创体系。

构建开放创新格局

深度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加强开放口岸、现代金融、保税物流、国际会展等领域功能创新,全面构建东西双向、对内对外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发挥“中欧班列(重庆)”大通道作用,加强与全球创新高地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建设一批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和特色鲜明的合作园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的互动合作,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协作模式,推进产业关键技术创新,承接高端人才流动;积极推进与新加坡的合作项目的落地,建设协同创新基地,提高落地项目技术支撑;打通人才、技术、资金对外输出通道,辐射带动其他区域协同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20年,自创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长江上游创新中心。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平台,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至30%以下,全球领先技术达到4项以上,法人化研发机构达到60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

创新型产业集群率先建成

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打造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构建“优化发展绿色智能汽车、新型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优先发展现代金融、服务贸易、多式联运物流产业”,“加快壮大大数据、大健康、绿色环保产业”,“加快集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体系,努力建成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总产值比重达到8%,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形成4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开放式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建立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引进或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培育一批高端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机构,转移转化一批技术成果,促成一批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项目,吸纳转化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建成一批国际开放合作发展平台,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和经营理念,成为全国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建设对外合作基地6个,引入国际科技创新平台10个,引进1800名以上高水平双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700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150亿美元。

创新创业生态显著优化

建成一批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健全创新创业激励和响应机制,建立较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创业人才支撑体系,充分激活创新创业主体活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达到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超过15家,孵化场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90亿元,开展各类创业培训、活动450次以上,牛羚企业350家、瞪羚企业60家、独角兽企业3家。

军民融合创新全市领先

加快建设市级军民融合示范基地,搭建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军民融合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军民融合优势产业集群,军民融合体制不断创新,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民融合产值达到80亿元,建成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3个。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科技体制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更加健全,创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产生较好的改革示范社会声誉,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

编辑:白宇

领导班子 专家团队 组织机构 下载专区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