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智库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智库 > 详细内容

【研究报告】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武汉东湖的经验及启示

发布日期:2018/3/22 17:26:09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 明确了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系统部署第二批92 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目前,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各双创示范基地通过深化改革、承载产业、汇聚要素、营造氛围,为地方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尽管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改革系统性不强、示范特色不鲜明、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不利于持续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对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武汉东湖高新区与重庆两江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作为对象,通过现状分析,找出差距与不足,同时借鉴东湖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经验,提出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西部地区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发展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选取重庆两江新区、四川省成都市郫县、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4 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作为对象,梳理总结西部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基本成效。

(一)双创战略定位精准

西部地区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注重结合区位优势和发展水平,从顶层设计上,确定“双创”工作的着重点,其中,两江新区提出将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为重庆西部创新中心的“窗口”和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战略支撑;成都市郫县依托菁蓉小镇的双创发展基础,提出“建设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双创示范基地”;贵州贵安新区提出打造能够引领后发地区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突出“后发地区引领”和“绿色发展”;西安西咸新区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心点及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定位,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差异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各双创示范基地后续发展明确了思路和目标。

(二)双创工作机制健全

西部地区在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均成立了由省级政府领导组成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囊括了各级政府的发展改革、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有关部门,集中各部门资源,形成重大事项研究与落实的工作合力, 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此外,各双创示范基地还通过邀请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和众创空间等平台,构建开放型的“双创”工作机制,如成都郫县邀请阿里巴巴、陕西西咸新区邀请武汉光谷创业咖啡等双创机构、企业赴基地来考察交流, 通过借鉴先进思想与智慧,提升“双创”平台质量。

(三)双创要素资源集聚

双创要素资源是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效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截止2016年底,两江新区已集聚国家级产业基地9 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45 家,有力支撑了汽车和笔记本电脑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贵安新区成立国内首家创客银行———贵安创客银行,引入基金投资公司7 家;郫县与13 所高校签订“校地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区合作协议”, 引进培育了创梦空间等25 个孵化器、小米投资等20 多家创业投资机构,聚集创业创新人才10000 余人;西咸新区与北京36 氪等国内知名孵化机构合作建成了西北地区体量最大、 功能最全的众创空间———西部云谷等。大批双创资源要素的集聚,为各地双创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双创”发展探索了新路。

(四)双创文化氛围浓厚

西部各双创示范基地通过塑造活动品牌,营造“双创”文化氛围。两江新区塑造出“众创帮”、两江论坛等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创业大赛、创业论坛;郫县成功打造被李克强总理高度肯定的“空置宿舍巧变创客空间,好比新经济借壳传统产业‘上市’”的全国知名创新创业小镇———菁蓉小镇,塑造出“创业天府·菁蓉汇”等活动品牌;西咸新区塑造出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生创业节”等特色主题品牌活动;贵安新区打造出以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为特色的双创大街。这些活动传播了双创文化理念,培育了双创精神,提升“双创”软实力和可持续竞争力。

二、中西部双创示范基地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以武汉和重庆为例

比较分析其与武汉东湖双创示范基地的差距可反映西部各地双创示范基地, 在区域双创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能力大小,总结分析其差距,可为西部地区各双创示范基地调整发展思路, 精准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一)双创主体

企业既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也是双创工作成效好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两江新区通过系列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搭建创业平台,多项改革举措的率先实施, 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但市场主体总量和新增市场主体数仍然偏少(如表1)。2016年两江新区新增市场主体12728户,市场主体累计54635 户, 但东湖高新区2016 年新增市场主体16652 家,累计市场主体7.2 万户。高成长性企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得到高投资回报的创业企业,其多少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双创活力。2016年东湖高新区瞪羚企业达到300家, 高新技术企业达1063 家, 挂牌上市企业达150 家,两江新区瞪羚企业仅有18 家,高新技术企业187 家,挂牌上市企业仅23 家,分别只占东湖高新区的6%、18%、15%(见图1),两江新区各类双创主体数量与东湖高新区差距明显。

1.png

2.png

(二)双创平台

双创平台是双创工作的基础,平台多少影响双创主体的成长空间。目前,两江新区与东湖高新区创新平台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见图2):一是研发平台较少。截止到2016年末,东湖高新区省级以上(含省级)技术创新平台达到444 个,其中国家级216 个。而两江新区现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45个,其中国家级20 个,只有东湖高新区的33%、9%。二是尚无产业技术研究院。东湖高新区拥有针对主导产业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研究院8 家,而两江新区还没有针对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优势支柱产业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供给对企业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三是各类孵化器数据仍不足。东湖高新区拥有各类孵化器(加速器)53 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1 家,国家创新型孵化器14 家,孵化(加速)面积达400 万平方米。而两江新区国家级孵化器6 家,孵化(加速)面积仅13万平方米。同时,东湖设立了硅谷、休斯顿等离岸创新中心, 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两江新区目前尚无此类机构。

3.png

(三)双创人才

创新驱动的根本是人才驱动,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目前,各地都将引进和培养双创人才作为推动双创工作的首要任务。截至2016年底,东湖高新区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 人选326 名,“百人计划” 人选152 人, 而两江新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选仅16 人,“百人计划”人选仅27人,只有东湖高新区的5%和18%(见图3)。同时,其他高端人才方面, 东湖高新区有4000 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4 万多名硕士以上人才, 第一批60 名武汉“城市合伙人”中有52 人来自光谷,第二批56 名武汉“城市合伙人”有34 名来自光谷。而两江新区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10 人,“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高端人才4 人,尚无城市合伙人计划等人才服务体系。

4.png

(四)产业发展

双创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东湖高技术产业总收入2604 亿元,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节能等产业产值居国内乃至世界前列。2016 年,光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4420 亿元,已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环保节能产业总收入1071 亿元, 成为领先全国的产业基地;生物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108 个生物产业园区第二名。2016 年,两江新区高技术产业总收入仅为495 亿元, 只有东湖高新区的19%(见图4),汽车产业产值2574 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总收入1156 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产值846亿元,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在在国内市场的占比明显低于东湖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占比,与东湖高新区有较大差距。

5.png

(五)双创氛围

双创“精、气、神”需要依靠浓厚的双创文化来凝聚和深化。近年来,东湖高新区大力打造“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楚才回家”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创业活动, 实现内有“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外有“楚才回家”的重要品牌活动。两江新区举办或参加了一些宣讲展示活动,如2016“创响中国”巡回接力重庆站活动、深圳2016 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主题展示活动、“两江创业创新进高校招聘暨双创宣讲活动”等。但从效果看, 两江新区的双创活动品牌影响力还不够,特别是突出自身特色方面有待加强,还没有充分起到牵线搭桥和创造融资机会的作用。

三、东湖高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创新举措及经验

(一)实现省市区三级联动,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双创工作是全社会系统工作,其各链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为此东湖高新区建立了能整合资源聚集各方力量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国家发改委与湖北省试点工作会商机制,解决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定期报送基地建设情况。二是成立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三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小组,由省市区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政府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各级政府的发改委,负责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指导。三是建立专家决策机制。成立由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创业导师等组成的专家咨询(顾问)委员会,定期就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论证。

(二)减少归并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双创工作的核心是培育更多的优质创新主体,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东湖高新区针对创新主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素成本过高问题,通过“放管服”改革,降低企业成本。一是出台行政审批权力、园区服务企业、街道服务百姓“三个清单”, 把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减少至86 项,把服务企业事项增加至32 项, 服务百姓事项增加至31项。二是成立政务服务局,把管委会9个职能部门的86 项审批事项统一归口一个局,26枚印章变成一个章。三是创新政务服务,上线运行“智慧光谷·云平台”,集中发改、国土、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审批职责,推进全透明并联审批。四是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 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深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商务秘书公司托管登记制度。五是探索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开放企业名称库查询,试行企业自主选择、网上申报、网上核准,基本实现全程网上审批,方便企业办事、提高服务效率。

(三)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方式,激发创新创业

人才活力创新创业的主体是人才,激发人才活力是推动双创工作纵深发展的重要引擎。东湖高新区在深入实施“新九条”、“黄金十条”、“创业十条”等政策的同时,出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3551光谷人才计划”暂行办法》,推进“光谷城市合伙人”计划实施,对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和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的高层次人才,给予300 万元配套资金资助。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双向兼职,鼓励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创业时间可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对企事业单位特殊岗位人才,探索实施不停薪留职离岗创业,据创业情况保留其原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3-8 年,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创业所得归个人所有。此外,在国家新的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出台后,将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税收减免限额标准按基础上浮到最高幅度20%,对吸纳相关人员就业的企业,税收减免限额标准按基础上浮30%。

(四)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双创本身是市场行为,政府不能介入到市场主体的行为中去,要为市场主体营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东湖高新区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新增的众创空间、加速器、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机构,从硬件建设、企业孵化、资本投入等全流程,全部依靠市场力量,完全由企业创建和运营。政府根据运营情况,给予众创空间场地房租、设施补助,给予项目投资绩效奖励和活动资助。支持国际合作开展,对于在全球创新尖峰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给予资金支持。如武汉留创园通过与美、英、日等合作建设了华中科技大学硅谷校友孵化器、中英光谷加速器、中日智能互联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政府按照不超过政策限额,给予建设费用50%的补贴。此外,对于众创空间发展,政府除了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外,还通过资源配置和信用支持等解决发展难题。

(五)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个地方产业发展的后劲取决于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研发, 研发必须要有相应的平台和机构, 而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此类平台的重要支撑。东湖高新区政府围绕当地支柱产业,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中国航空研究院610 所、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通过高校、院所无形资产入股,政府提供平台载体和前期运营经费支持的方式,联合建立了8 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研究院建设中,武汉市政府给予5000 万元运营经费,所在区给予每个研究院2 亿元财政支持,每个研究院均建立科技成果项目挖掘机制和工程化开发平台,并设立相应的孵化机构和投资基金,加强与市场、人才、资本对接。

四、对西部地区加快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调动社会资本优化企业孵化环境

一是依靠市场力量建设双创服务平台,由企业完成平台硬件建设、企业孵化、资本投入等流程,政府根据运营情况,适时给予其场地房租、设施补助, 给予项目投资绩效奖励和活动资助;二是重点针对科技型创业,引导投资机构以及成功的创业者组建创业服务公司,为创业者服务。由创业服务公司自己筛选项目,前期进行创业辅导和项目发展路线设计包装, 中期进行种子投资,使项目加速孵化;三是支持国际合作开展,对于在全球创新尖峰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给予资金支持。此外,对于众创空间发展,政府除了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外,还通过资源配置和信用支持等解决发展难题。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鼓励中介机构发挥作用

一是落实人才分层分类评价体系,针对地区优势支柱产业,制定重点技术人才、高端管理人才、高端金融财务人才评定计划。对于入选“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根据地区实际给予资助;二是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双向兼职,鼓励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创业时间可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对企事业单位特殊岗位人才,探索实施不停薪留职离岗创业,根据创业情况保留其原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3-8 年,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创业所得归个人所有;三是西部地区利用初步形成的开放格局,依托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等地区重大战略,在新加坡、美国硅谷等地设立海外联络站,收集人才信息。鼓励有资源的个人或企业成立专业的高端人才引进中介机构,对于引才作用突出, 效果显著的海外联络站、中介机构和企业,根据地区实际给予资金奖励。

(三)优化双创平台建设思路,推动平台市场化、多样化

一是增强双创平台活力,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的运行机制,以现有的规模和层次较低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模式为基础范本,围绕大产业、大企业、大学生,由政府与当地知名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以及领军企业联合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依托国有平台,建设一批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创建知识产权运营联盟。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等现有平台,提升双创公共服务水平。把人才培训、企业培育、创业投资结合起来,在创业企业萌芽期提供办公场所和相关培训。在初创期提供资金支持及财务、法律等服务,在发展期提供融资贷款渠道, 在优创期提供上市资本对接服务,在领创期提供并购信息、资金等服务。

(四)全力打造“双创”品牌活动,营造浓厚双创氛围

依托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充分发挥已有双创活动的特色优势,打造系列创业扶持计划:一是打造“区域学子计划”。针对在校或者毕业五年内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围绕区域重点行业的创业需求,从场地、资金、税收、培训等方面提供扶持。在互联网产业园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内设立学子创业特区,第一、第二年免去房租,第三年收取房租的60%。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和创业种子基金, 为学生初创企业提供50 万元到500 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 二是举办“创客汇”。创客汇是为优秀创业者和投资人牵线搭桥的创投公益服务活动,每月一次,以晚宴酒会的形式举行。前期经过评选,确定参加酒会的优秀创业者,创业者和投资人在自助酒会轻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 组织者可以向投资人介绍优秀项目,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三是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不但在线下开展培训,还要构建创业“线上平台”,在网上开展互联网行业远程创业辅导,推动互联网创业全面发展;四是支持崇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精神,树立双创典型人物、机构。为创业者搭建与知名企业家、投资人以及其他创业服务者交流交易的活动平台,以创业者和投资人为主体, 以项目融资路演为主要内容,实现找项目、找投资、找人才、找场地、找市场的链接平台。提高学生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为学生创业者和投资人牵线搭桥。


(编辑:文雷)

领导班子 专家团队 组织机构 下载专区 在线投稿